网站地图

蔡姓来源

.....

蔡姓来源:目前有23 条留言

  1. 21楼
    蔡志云:

    各位宗亲我是蔡志云QQ1987716931请加入

    2011-05-02 14:43
    • 首届世界蔡氏宗亲恳亲大会
      一、大会规模
      大会参会人员不超过1000人,全球蔡氏史上规格最高,参会人数最多,层次最高的一次盛会。蔡氏企业家座谈会、蔡氏经济论坛、蔡氏文化论坛、蔡氏项目投融资洽谈会、蔡叔度公二期陵园建设洽谈会、蔡氏总会恳亲大会等。
      详细情况请登录蔡氏宗亲网www.caishi.org

      名称:世界蔡氏宗亲总会
      地址:北京市西客站南广场融信大厦
      电话:010-60352103
      传真:010-68182502
      邮箱:/org">beijing@caishi.org
      联系人:蔡启安
      邮编:100045
      QQ:17093464
      蔡氏宗亲俱乐部:51732419(超级群)
      蔡氏宗亲网QQ群:91743091(满) 49312184(满)
      蔡氏宗刊杂志社QQ群:92520664(超级群) 12116733(满)
    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QQ群:110462824(满) 65270325(满) 95090326(超级群)

      2011-05-04 10:09
  2. 蔡永诚QQ1501516548
    我系广东省梅州五华县春英公祠的裔孙,目前春英公祠正在筹备重迠工作中,弘扬祖德,繁衍子孙,但在筹建工作中,我们希望能得到四川宗亲会,以及全囯蔡氏宗亲贤能人土的大力支持,同时也希望蔡忠明会长,以及蔡秋霞小姐给予多多支持联系,我代表广东省梅州五华县春英公祠的全体裔孙,致谢大家.联系蔡永诚QQ1501516548,邮箱1501516548@qq.com,电话..13723672072

    2011-07-13 13:11
  3. 19楼
    ldxcchy:

    蔡文炳公纪传
    元时1274年蔡印奇将军随赛典赤入滇任指挥之职,著下丰功伟绩,辅佐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征治大理,落籍大理赵州(现大理州弥渡县)红岩镇班局村,世代以经书传世,耕读传家,其先祖系“天方圣”。
    蔡文炳(1818—1896),字子彪,系鲁甸县岩洞村蔡姓回族之始祖,乃滇西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班局村蔡国臣之次子也。清咸丰六年(1856年),从滇西大理州弥渡县红岩班局村来乐马厂大清真寺任掌教,后被桃源乡岩洞村李本忠延请至岩洞村大清真寺执教,遂定居于岩洞村8社小礼拜寺。
    文炳公系清朝期间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至河西纳家营(即今玉溪市通海县纳古乡纳家营)大清真寺任教的蔡璿蔡老师祖,字禄龙,号至衡,(?—1693年)之后裔→蔡继藻→蔡坤鹏→蔡连璧→蔡国臣→蔡文魁、蔡文炳、蔡文元、蔡文英。
    文炳公,生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腊月初八日(1818年),道光末年,蔡文炳公本来是两次穿衣(毕业),受业师传训文武双全,但因有远志,遂赴陕西进行阿文深造。清咸丰六年(1856年)学成归途,适逢大理杜文秀回民起义之战乱,遂受聘执教于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八宝村乐马厂清真寺,凡知名弟子四十名。
    文炳公在执教期间,因与在乐马厂任保厂大队长期间之岩洞村李本忠“情如手足”,遂被延请到岩洞村大清真寺执教主讲《古兰经》。先前文炳公负笈陕西受业于光川尔蕊子经学大师,既成“八段尔林”,对阿文有较高造诣,并受大师之点传,十八般武艺精通,大师原系新教“哲赫忍耶”世袭门宦。故文炳公至鲁甸后,教授《古兰经》之际,“一时远近风闻,向学者济济如云”,但文炳公传哲哈忍耶教义,并不传教仪,不立门宦,一切仍按格迪目行事。由于昭通回民的处境与哲派马明心、穆宪章、马达天、马以德时期西北回民的处境有相似之处,从而强化了他的哲派观点。同时也引起了昭通地区格迪目阿訇的不安,他们就联名上告到云南总督马如龙和二品伯克、护理云贵总督的著名经学大师马复初那里去,马复初凭着他的政治、宗教的威望,对其弟子(文炳公长子)蔡长春说:“告诉你父亲,如传新教,就给我把他的头解来。”后经查验,纯属诬告,上告之人被受到严惩。
    咸丰、同治年间,清王朝多次掀起“杀回灭回”高潮,清末统治者顽固推行民族压迫政策,省城有告示“灭回须横直八百里”,血雨腥风,笼罩全省,当时的滇东北,官府一方面肆意挑起回、汉民族之间的争斗,另一方面血腥镇压昭、威、鲁回民。
    咸丰六年(1856年)腊月,古寨前营游击涂开科与林春芳密计杀害同属游击官回族马三。涂、林二人谎称:“夷兵过河了,快备马集队。”待马三上马,令其前行而突然从后杀害,还烧毁了马三之古寨住宅。马三遇害,龙树等7个村寨的回民极为恐慌,陆续向桃源乡回族聚居区疏散。涂、林2人预谋动用古寨前营游击官兵,与东川雇佣军“包打天下胜仗兵”二百人,配合官兵于1856年腊月初三日与昭通城同时行动,一举屠杀来不及撤走的龙树等七村寨回民,马家塆遭难数百户,庄子上马三家族8612人仅余3人,其余外逃得免。另一老者和马三的幼子,被一汉族家藏在马槽底下保住性命,该幼儿仅2岁半。腊月初三前疏散外逃者,仅小黑箐途中被杀回民老弱妇孺有“三牛车”之多。
    涂、林2人又调集队伍前往龙头山,扬言要消灭了龙头山回民才吃早饭。不料,回民预闻有备,大败官军。桃源坝子汉、回同胞因官府挑拨,相互戒备,当逐渐识别事实真相之后,团结互保,一致抗清。
    昭通府城及龙树案发生时,流徙陕西归来之马登昆,“遇危难而不避艰险”,“聚众千余,攻入鲁甸厅城”,劫狱救出时在监狱中的李本忠,与丁二顺、丁四元、阮国忠、阮云忠退守回民村寨。
    蔡文炳公奋袂而起,与李本忠、马登昆一道,联合回汉各族人民,聚众保境安民。文炳公与李本忠情如手足(文炳公长子蔡长春娶李本忠之义女赵氏),接到从龙树传来的消息后,积极筹谋方略。立即组织回民向古寨、昭通府城等地进击,知府吴淳鼎一筹莫展,“重门击折数年”。李本忠起事后,在民族问题上“待汉与回持平”,人民“称颂无穷”。本着“镇地方不法之徒,待汉与回抑强扶弱,不分畛域,持平办理”的主张,“无论何教,贫富强弱,一视同仁”的原则,始终把矛头指向昭通府镇当局,使迤东祸不蔓延,人民相安。
    自咸丰七年(1857年)正月初八始,李本忠率所部攻古寨前营游击署,进攻不利,文炳公闻讯单身骑马手持长矛大叉赶至古寨,奋勇杀敌,东川雇佣军兵首胡少奇被文炳公杀于阵前,最后大败各官兵。除涂开科、林春芳少数突围逃脱之外,包括胡少奇为首的雇用军“东川包打胜仗兵”200人被全歼。十一日始,由阮国忠、阮云忠率回民武装攻昭通府城数次,彝族、汉族首领安士章、禄大叉兄弟和李芝顺等相继率领广大彝汉人民加入抗清队伍。省督贾洪诏奏:“必须设法用间,先安彝民,以孤回势,方可痛剿。”省城道员汪芝旭奉命赴昭议和,马登昆、李本忠答应严惩“初三肇事首犯十余名”而抚和成。
    咸丰十一年(1861年)五月,清廷官兵复攻威宁县黑石凹,战火重开,兵疲退溃,夏延辑禀告省里。复派马奎、马金授到昭通、大关、鲁甸议和,夏刑牲于元宝山,第二次抚和成。省督委马登昆“训导即补,五品军功在案”,同时委李本忠为昭威鲁三属民团总团首,协镇衔、尽先补用副将。
    两年之后,镇军杨盛宗等自同治元年(1862年)十月至四年(1865年)统兵先后攻破公鸡山、元宝山、苏家营、马家营、洒渔河,以图鲁甸古寨,回民将领锁朝升、马锡林、马文洪、李芝顺、阮国忠等11人先后阵亡。
    同治六年(1867年)四月,杜文秀东征军20万大军围困云南省会昆明,“岑毓英独立难支”、“军情万分紧急”,清廷命令重庆总兵唐友耕待川南军事平息后,迅速“由东川进攻寻甸之北,助解省围。”杜军占据嵩明、寻甸,“省城愈形吃紧,着刘岳昭、岑毓英催令唐友耕迅速遄行由东川一带相机援剿,勿稍迟延。”
    同治八年春(1869年3月),四川省督抚吴棠、崇实即奏派总兵唐友耕赴昭通、东川相机防剿。唐友耕率所部广武军6000人赴昭,滞留不前,寻衅滋事,对昭(通)、威(宁)、鲁(甸)回、彝各族人民大开杀戒,文炳公助李本忠屡犯清军。但终因寡不敌众,而兵败。
    先是昭通府镇当局跪求唐友耕,禀请先办昭鲁再赴省垣,唐友耕派兵于新民与凤凰山之间杀害高松树回民头领马帮头、马兰芳等2人;同时乔装回民到箥箕湾放火烧毁汉族民房数间。事端即起,李本忠出面干预,派所部前往龙洞汛截击清兵。战火四处燃烧,唐友耕边与回民对抗,边请川督转奏清廷,准旨“逐节剿办,以断迤西声援。”李本忠力攻全祖凯行营,唐友耕告急于省。又调杨盛宗一军会援唐友耕,再调曾和辉部来昭,共计投入昭鲁清兵万余人。
    唐友耕、全祖凯分兵攻击。唐友耕攻东南乡(八仙营)及鲁甸等处,全祖凯攻贵州威宁县黑石凹。锁家营、顺田坝等处招降;接着丁二顺等亦降,黑石凹等处被破。撒德民、薛林、马友等被杀,李本忠与唐友耕及其诸将大小数十战,其中战斗最为激烈残酷的是龙洞汛、黑石凹、桃源、鲁甸厅城、陶家塆、戚家闸、板板房等战场。李成科所部在龙洞汛以少胜多,日毙敌数千人,坚持数月,除李林祥守刺篱笆营哨脱走,余皆阵亡。马开科在陶家塆等处杀敌无数,禄氏兄弟在戚家闸一带杀死都司一级以下官兵数百。唐、杨、全三军合攻鲁甸,招降彝族首领安士章。然后,重兵集结,攻击岩洞大营。
    岩洞大营,关山险阻,由戚家闸经岩洞村大营至桃树园等地摆成一字长蛇阵,清军将领唐大有、张占鳌、段世勋等部在唐、杨、全的督促之下,无法破营。清统治者于是采用“以回治回”的策略,降将丁二顺、李二金等先后为清军所用充作前驱。唐友耕袭用“剿抚兼施”之计,以高官为诱,让李本忠之三弟李兆玉出卖陶家湾大碉等关隘,并让李兆玉提刀杀李本忠头献。李兆玉至李本忠身旁,由于护卫森严,不能下手,遂改口对李本忠说:“唐军说,只要大哥一人身抵,所有回民一概担保不杀,寸草都严加保护!”李本忠听了李兆玉的话,决计“以一死救万民”,与李兆玉“拿手”时说:“三弟,既能担保老幼无辜不杀,那么我去!我死之后,如兵民有损,后世考算!我骑快马前面走,你骑慢马后面来!”李兆玉满口答应。李本忠请蔡阿訇念完“讨白”后,骑马亲临唐营(普芝噜村曹家巷口)见唐友耕,随去者有生死与共的李长发。李本忠被押到昭通城,下石灰缸而死,取头颅悬挂城门示众。尔后,蔡文炳公夜冒生命危险从昭通城门把李本忠头颅盗回,埋葬于岩洞村李家大坟山(凤仪山)。徐天骥、赛君才、罗文举、李高祥等被擒后,相继被害。
    十月十五日,岩洞大营攻破,唐友耕到岩洞大营,先杀降将李兆玉,继大肆株连,设杀场于村后的丁家塆,将全部回民武装屠杀殆尽,仅黄老巴巴、李林祥等几人逃脱。岩洞营破后,每10人一组,共杀800余人。唐友耕纵令士兵烧、杀、抢、掳,连清真寺也不能幸免,鲁甸县城寺、牛头寨寺、岩洞大小2寺都被焚毁。回族坟山碑刻尽毁,凤仪山还挑了“山筋”。
    文炳公幸存,将李本忠四子从箐门村方向送走,经小坟山脚下,守营的唐军见了说:“回兵又反了,有人逃走,无人堵截。”降将丁二顺说:“那是蔡阿訇,别管他的死活!”
    事后,清廷据奏报赏唐友耕穿黄马褂,回师四川。光绪六年(1880年)改任四川提督,八年病死,受朝廷优恤,并绘像紫光阁。
    文炳公把李本忠遗孤第三子李克昌(字耀祥)、第四子李华昌(字石帆)等人,视如子侄,随时教诲,终于抚孤成人。
    文炳公育有八子五女,原配滇西胡氏,生长子蔡长春,继配鲁甸白氏、合氏,生玉春、生春、德春、洪春、锦春、荣春、迎春,生五女春莲、春菊、春英、春花、春秀。
    文炳公于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初八日(1896年)在桃源乡岩洞村小礼拜寺“至老归真”,开山于岩洞村荒冲大松林山巅,李华昌亲自撰写碑文,并引古诗而歌曰:“云山苍苍,江水洋洋。蔡公之风,山高水长。”其碑联曰:“识透仙机兴自昔,碑如大厦庆于今。”该碑立于中华民国三十六年(1946年)元月十七日。现经风雨剥蚀,大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。
    文炳公遂成为大理州巍山县文华镇、下关市城关镇、嵩明县上大路积德村、澜沧县竹塘乡、威宁县的哈喇河乡黑石镇、昭通市城镇、白泥井、鲁甸县岩洞村、箐门村、文屏镇、大水塘村李家院子蔡姓之始祖。
    由于岩洞村李家与蔡家互结世代姻亲,鉴于蔡姓后裔渐众,部分已迁滇西巍山、大理下关、玉溪市纳家营、贵州威宁等地居住,恐后代子孙失去传统依据,蔡姓族人曾于公元1945年商请李本忠公第四子李华昌编纂《蔡姓族谱》和《文炳公碑序》。1949年解放后,忽将《蔡姓族谱》遗失或蔡姓祖屋火灾被焚,而李华昌已先逝,不可复得。蔡姓族人均以之为憾,后公推蔡德春公长子蔡朝云、蔡朝亮,再次商请李华昌侄子李子晖先生于公元1957年六月二十五日重修《蔡氏族谱》。2000年12月25日族兄蔡洪绍经在鲁甸县民委工作多年,立志重修《蔡姓族谱》,经多方走访和调查、核实相关史料,终于完成第一部由蔡姓族人纂修的《蔡姓族谱》。
    余根据相关资料,李子晖先生编修的《蔡氏族谱》,族兄蔡洪绍编修的《蔡姓族谱》,《昭通地区志》、《昭通市少数民族志》、《鲁甸县少数民族志》之《昭通清咸同事件》,《鲁甸县志》之《李本忠传》、《李辉山传》、《蔡文炳传》,纳家璧《从纳古和看云南回族早期的伊斯兰文化教育》、纳巨峰《蔡爸爸小考》,云南省民族学院政法系马维良《清代云南回族的矿冶业》等,拟写拙作《蔡文炳公纪传》,有不妥之处,尚请各族人和同道者批评指证。
   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岩洞村蔡姓第五代后裔
    蔡洪毅
    写作时间: 二○一一年八月一日
    附:今将清初始订蔡姓世系排行第十六辈起列于下:
    承功英琦龙,继坤璧国文。春朝兴洪明,启学振家声。慧智绍贤儒,盛德永溢庭。富强添锦绣,荣华映光辉。

    2011-08-02 09:46
  4. 18楼
    蔡元:

    寻找山西洪洞县迁往北京的宗亲或者 迁往别的地方的也行 qq343411324

    2012-05-18 18:59
    • 蔡新伟:

      我们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河南鲁山的,第一代人好像叫蔡督,另的就不知道了

      2012-07-14 16:57
  5. 17楼
    KEZE:

    我姓蔡名柏清湖北赤壁孝字辈,只知道 :忠孝传家远,诗书继世长.六辈份请帮助寻为谢

    2012-05-22 16:14
  6. 16楼
    KEZE:

    我们支人属于哪族?

    2012-05-22 16:19
  7. 15楼
    KEZE:

    敬请寻宗谱系

    2012-05-22 16:21
  8. 14楼
    KEZE:

    我是湖北赤壁的姓蔡名柏清孝字辈,长辈告知:忠孝传家远,诗书继世长,敬寻宗为谢

    2012-05-23 09:21
  9. 13楼
    四川蔡华强:

  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:146767590;蔡氏宗刊杂志社:88813535;蔡氏宗亲网:92520664;蔡氏家族:149817864;北京蔡氏宗亲总会:110462824;浙江蔡氏宗亲总会:49312184;四川蔡氏宗亲总会:95090326;安徽蔡氏宗亲总会:112889356;江西蔡氏宗亲总会:122615998;福建蔡氏宗亲总会:91743091;广东蔡氏宗亲总会:163609141;贵州蔡氏宗亲总会:117328347;四川蔡氏超级群190324349重庆蔡氏宗亲总会12116733;世界蔡氏研究总会:179736269广西蔡氏宗亲总会;166286099

    2012-06-03 20:00
  10. 12楼
    四川三台蔡光甜:

    我是四川省三台县的蔡氏后代。

    2012-06-18 19:33
  11. 11楼
    蔡亲纲:

    海南蔡氏QQ群128668007:。。。

    2012-08-20 22:41
  12. 10楼
    蔡清留:

    我是云南省会泽县蔡氏后代 我们这一支老祖原先在昆明,求联系

    2012-10-08 08:40
  13. 9楼
    蔡厚蛟:

    我是山东济宁的汶上县 苑庄镇 我是厚字辈 祖上供奉 先 世 培 养 厚 庆….. 后面的忘记了。。。 听老人们说 是从 山西洪洞县 迁过来的

    2012-10-19 11:11
  14. 8楼
    蔡世龙:

    我们前五辈从东莞樟木头官仓乡前村搬到台山的,始祖兴业公,东莞官仓有兴秀.兴才,请问蔡石军宗长怎样联系。

    2012-10-22 20:38
  15. 7楼
    蔡养彬:

    我什么没有山东的 啊 我是山东济宁的 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的

    2012-11-08 20:19
  16. 6楼
    蔡襄后裔:

    蔡襄曾出为福建转运使,奏减五代以来丁口税。主持建造万安桥,全长三百六十丈。后知杭州任上卒。官至端明殿学士。工书法,学习王羲之、颜真卿、柳公权,浑厚端庄,雄伟遒丽。为“宋四家”。楷书端重,行书温媚。著有《蔡忠惠集》等。字君谟,仙游县人,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生。世居仙游县枫亭驿,初务农,曾为泉州吏员。母亲卢氏,惠安县德音里(今后龙乡)圭峰村名士卢仁之女。蔡襄童年受到外祖父的严格教育。15岁参加乡试,18岁游京师,入国子监深造。天圣八年(1030年),参加开封乡试获第一名。天圣九年登进士第十名,次年授漳州军事判官,任职四年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蔡襄主持谏院衙署,遇事从不回避,奏疏忠诚恳切,大都关系天下利弊、一时缓急。他认为国家安危取决于人事,国君要知人善任、辨别邪正。由于有蔡襄这样的人直言敢谏,那些权贵心怀畏惧,多有收敛。庆历四年,蔡襄调任福州知州,庆历六年秋改任福建路转运使。庆历八年,因父亲去世而离职。皇右三年(1051年),蔡襄回朝修《起居注》,参加政事。
    皇祐三年(1051年),蔡襄回朝修《起居注》,参加政事。皇祐四年,迁任起居舍人、知制诰兼判注内诠。嘉祐元年(1056年),蔡襄再知福州。在任上劝学兴善,传播医治蛊毒的药方,教育民众遵法为善,改变陋习,监督官吏深得民心。嘉祐年间(1056年~1063年),蔡襄奏请减免漳、泉、兴三州身丁钱一半,大大减轻民众负担。至和、嘉祐年间(1054年~1063年),蔡襄两次知泉州,第一次自至和三年二月至嘉祐元年六月,第二次自嘉祐二年七月至嘉祐五年秋。蔡襄在泉州任上,首先整顿吏治。当时晋江县令章拱之贪赃枉法,蔡襄奏疏弹劾,把他革职为民。他又修建沿海州县城池,加强军事防备,教习舟船熟记水势,防备海寇。泉州城东郊有洛阳江,下游出海口江面宽五里,有渡口名万安渡。“每风潮交作,数日不可渡”,“沉舟被溺,死者无算”。皇祐五年(1053年),王隽首倡建造石桥,蔡襄主持这项工程,费时6年8个月,至嘉祐四年(1059年)十二月完工,桥长360丈(折1105.92米),宽广1丈5尺(折4.6米),酾水(排水孔)47道,

    蔡襄全身像
    称名万安桥,又称洛阳桥。于是“渡石支海,去舟而徒,易危为安,民莫不利”。
    洛阳桥建成后,蔡襄亲自撰写《万安渡石桥记》,刻碑立在左岸。此碑文章简约,书法遒劲,镌刻传神,被誉为“三绝”。蔡襄知泉州时期,连年发生旱灾,他调动民力,加强水源管理,制定《龟湖塘规》,制止用水纠纷。他任转运使期间又在郡南小乌石山访得一泉,通知泉州地方官好好管理,供民众饮用和灌田。治平年间(1064年~1067年),晋江县令王克俊在摩崖刻“蔡公泉”三字以为纪念。 嘉右四年(1059年),蔡襄在泉州写成《荔枝谱》一书,分3卷7篇,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、生态、功用、服食、加工、贮藏、运销,介绍荔枝品种32种。 嘉右五年(1060年),蔡襄奉诏还京,嘉右六年拜翰林学士权理三司使。嘉右八年,仁宗去世,英宗即位,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。这年蔡襄又写成《茶录》一书,分上下两篇,上篇论茶道,包括辨茶、煎茶、品茶等10个问题;下篇论茶器,包括制茶工具、饮茶器具等9件器物,生动详尽。史家说:“蔡君谟善辨茶,后人莫及。” 治平二年(1065年),蔡襄出知杭州,拜端明殿学士后才去上任。治平三年十月,母亲卢氏去世,蔡襄护丧南归。治平四年八月,
    蔡襄在家中逝世,享年56岁,赠吏部侍郎,葬在枫亭蔡岭,欧阳修撰《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》。乾道年间(1165年~1173年),赠谥忠惠。庆元年间(1195年~1200年),在洛阳桥南街尾建祠。[1]

    2013-05-16 14:54
  17. 5楼
    xinyu:

    我是四川达州大竹的,我只知道我们的辈分上下4代: 文 明 章 到。其他的不知道,也不知道祖上那里过来的,我们那个村子姓蔡的占3分之1吧,应该死同一祖先下来的!也不知道属于那个旁支呢

    2013-05-28 11:09
  18. 4楼
    xinyu:

    是同一祖先下来的 刚打错字了

    2013-05-28 11:10
  19. 地板
    :

    我们汕尾老家有个蔡妈清朝皇帝乾隆钦葬的,听上一辈长老说,福建带过来的,叫担担祖,现在安葬在汕尾屿仔岛。不知楼主有没有考究这段历史,这是我们蔡家的荣誉来的,在当时有皇帝钦葬是多大的荣幸,蔡妈做过大好事才能传到皇帝那里去吧。

    2013-09-22 20:07
  20. 板凳
    蔡寒榕:

    大家好!我是揭阳西捕的,求祖先(知三)接下来族谱……谢谢
    联系电话15362865828

    2013-10-19 17:54
  21. 沙发
    蔡辉:

    我是河南商城县的蔡辉,QQ644237308

    2013-11-21 21:27

发表评论

您必须 [ 登录 ] 才能发表留言!

------====== 本站公告 ======------

热门标签

读者排行

最新评论

  • 疲子蔡疲子蔡:
    你上网查蔡氏字辈可以查的
  • 疲子蔡疲子蔡:
    朝元常琮蔡,国蔡思承而,祖来上蔡
  • 疲子蔡疲子蔡:
    你们那里的和我们那里的一样的,我
  • 蔡新蔡新:
    正大光明 学崇远达 我只知道
  • 蔡金福蔡金福:
    我也是建字辈

友情链接

诊断试剂网
加拿大28
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
茅古斯客栈
HSW